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培养面向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职业群,具备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运用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治理、挖掘,大数据系统开发、部署、调试、运维、管理的技能,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各IT公司及相关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处理、大数据工程管理、数字化应用研究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制:4年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坚持学校“引融并举”的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一课两师”教学模式,校内专业教师开展课程理论教学,企业导师开展实践教学。与北京普开大数据有限公司和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编写《Python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4本实验(实训)教材,并投入使用。
目标岗位:
Hadoop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大数据平台运维工程师、大数据系统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及教研成果:
李海强,副教授,职业本科大数据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开发表《基于改进PSO的塑料挤出机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等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4篇;主持参与《基于VR技术的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研究》等市厅级以上课题15项,其中主持完成4项,参与完成9项,参与在研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获软件著作权11项。
本专业团队获市厅级及以上比赛奖励7项,完成社会服务项目11项,获市厅级以上课题(项目)15项,专利19项,软著27项,论文90篇,教学成果3项。采用顶岗等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同时,加强引进具有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全面打造“双师型”队伍,在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占比为57.14%。
实训教学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有智慧大数据产教研训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等8间实训室,为确保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得到充分锻炼,我们致力于优化实训条件,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求构建
学校到企业的顺畅过渡,实现无缝衔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服务:
本专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年均500余人次,年培训人次达在校生规模的2.08倍。培训区直单位信息化管理人员约50人次,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团队/专业协会成果、实习就业
学生学习氛围良好,踊跃参加挑战杯等各项学科竞赛并获优异成绩。本专业学生荣获区级以上的竞赛奖励共48项,积极与企业进行大数据项目研发并获软件著作权24项,同时,积极主动参加各项社会服务等活动。
建立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
与360企业安全集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崇左分公司等11家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实习)教学需要。同时,共建广西首个5G校园,助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共建数据中心,达到二级等保标准
为学校数据存取和学生实训保驾护航。
产教融合(四引四融)
本专业深入北京普开大数据有限公司、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共同构建实施“双元”育人模式。
1+X证书:
我校是全国首批、广西第一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也是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专业学生积极报考本专业相关等职业资格证,报考率超过90%。通过培训,具备了较高的职业技能,企业对实习(实训)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