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学院

智能建筑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培养掌握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交通等前沿技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新时代鲁班精神为核心,学院塑造了“勤学善思,精技善研,务实善为,创新善争”的建工精神,形成了正气院风、浓厚学风、严谨教风。 学院创新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竞赛项目对接和技能证书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毕业生将具备全面的工程建设管理能力,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建筑行业,推动其持续发展。智能建筑工程学院已建成集“产-学-研--训-创”为一体的建筑综合实训基地,现设有产教融合工作室、装配式建筑实训室、工程造价项目实训室、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中心、建筑综合实训中心等共计18间实验实训室。基于多功能的建筑综合实训基地,学院成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高师工作室,促进校企资源共享、协同研修、全员提升。学院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已形成一支具备“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品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坚持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中心,致力打造区域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高地。

智能建造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结合智能建造工程领域《智能建造设计与集成应用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证书(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相关技术技能要求,培养面向智能建造领域岗位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精湛操作的技能,能够在智能建造及相关领域从事智能施工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制:4年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基础理论教材和前沿技术应用教材,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并自编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智能建造概论》及《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提供实验室设备、模型和软件资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真实案例和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和灵活性。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教授和工程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目标岗位:

  智能建造施工员、 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项目信息化管理技术员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及教研成果:

成立智能建造工程专业教研室、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以科研促教学。本专业教师承担课题量为23个,在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1项,软件著作5项。  

实训教学基地:

专业已建成实验(实训)室12间、共占地2000㎡。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中心占地129.6㎡,建筑装配式实训室155.84㎡,PLC综合实训室占地80㎡,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占地160㎡,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开设的8项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科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已与广西大通建设监理咨询管理公司、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丰源钢结构有限公司等10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关系,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可满足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

社会服务:

  开展社会服务6项,其中为广西桂标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万晨·汇豪雅苑施工电梯安拆方案咨询报告》社会服务项目,专业老师也积极为社会提供了建筑领域相关讲座,年平均开展职业培训达到40人次。  

高师工作室:

  成立以李伟业教授为专业带头人的高师工作室,在高师工作室中,学生或实践者可以通过与大师级人物的交流和合作,获得深入的学术见解、行业经验和实践技巧。大师工作室的设置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行业合作和人才培养,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产教融合(四引四融)如:

  与广西大通建设监理咨询管理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外土木行业知名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校企精准对接渠道,共同打造集“产、学、研、用、培”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平台,通过高位统筹、优化布局、机制改革、模式创新、项目驱动等系列举措,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人才精准培养,为企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水平和企业发展活力“双提升”。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Bankok Thongburi University)、泰国易三仓大学(Assumption University)、泰国博仁大学(Dhurakji Pundit University)、泰国东南亚大学(Southeast Asia University)、泰国格乐大学(Krirk University)等东南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和老师均有机会申请到国外继续深造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开拓国际视野,立足广西,放眼东盟。

1+X证书: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具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BIM等“1+X”证书考点。学生在校可以考取AutoCAD建筑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安全员、土建施工员、python计算机、中职教师资格证等多项“1+X”证书,“1+X”证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