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学院

智能建筑工程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培养掌握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能交通等前沿技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以新时代鲁班精神为核心,学院塑造了“勤学善思,精技善研,务实善为,创新善争”的建工精神,形成了正气院风、浓厚学风、严谨教风。 学院创新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竞赛项目对接和技能证书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毕业生将具备全面的工程建设管理能力,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建筑行业,推动其持续发展。智能建筑工程学院已建成集“产-学-研--训-创”为一体的建筑综合实训基地,现设有产教融合工作室、装配式建筑实训室、工程造价项目实训室、建筑信息模型BIM实训中心、建筑综合实训中心等共计18间实验实训室。基于多功能的建筑综合实训基地,学院成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高师工作室,促进校企资源共享、协同研修、全员提升。学院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已形成一支具备“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高品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坚持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中心,致力打造区域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高地。

建筑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结合建筑工程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土建施工员》《CAD绘图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相关技术技能要求,培养面向建筑工程领域职业群,具备扎实建筑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建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及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经过五年左右的锻炼,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建筑工程相关领域等专门人才,优秀者能够成为相关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学制:4年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按照规范程序,严格选用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同时,校企联合开发针对性强的校本教学资源。教材应充分反映本专业职业活动特点,考虑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需要,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职业标准、新工作规范、新知识技能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图书、期刊

专业类文献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材料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建筑结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等。采用近5年出版的相关专业图书和杂志期刊。

3.数字资源

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建设包括开放在线课程(含MOOC)、开放课件(含微课)、开放教学材料、开放软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

目标岗位:

BIM技术工程师、CAD绘图员、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量员、测量员、资料员、监理员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及教研成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1人,兼职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团队中,副高职称11人,硕士及以上14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课题量为25个,在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2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1项,软件著作10项。

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近年三年专业技能竞赛成果丰硕,学生参加的技能竞赛获得奖项共计51项,其中荣获国家级35项,自治区级16项。

实训教学基地:

目前建筑工程专业拥有工程力学、建筑工种实训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实训室9间实验实训室,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多功能教室20间,共计900余平方米。能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各项实验实训需求。

目前建筑工程专业已经跟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可满足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

社会服务:

近年来,每年对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钢筋工施工等方面的内容培训,共计650人次;建筑工程专业师生为社会提供了建筑专业相关技能证书考试的培训和讲座,为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建筑设计和规划、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帮助解决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难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团队开展社会服务19项。

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团队/专业协会成果、实习就业

由建筑工程专业各班的职业团队主席、职业团队副主席、团支书、学习与税法主席等优秀学生组成职业团队。该职业团队以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学生为宗旨,通过团队的合作,实现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最大化。同时还成立了建筑协会、航测协会。协会成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如“斯维尔杯”等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建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毕业后就业竞争力强,就业率高,就业对口率高达85%以上。

高师工作室:

  由刘卫东教授、覃智泽副教授等专业大师组成的高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是职业本科大学骨干教师培训、教科研基地和产教融合的结合体。高师工作室努力实现“四个一”的目标,培养一批名师、带出一支团队、形成一张网络、产生一批成果。

产教融合(四引四融)如:校企融合育人建设实训基地、教材、技术、实习等

本专业与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壹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建宏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关系。所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能够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若干。这种产教融合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Bankok Thongburi University)、泰国易三仓大学(Assumption University)、泰国博仁大学(Dhurakji Pundit University)、泰国东南亚大学(Southeast Asia University)、泰国格乐大学(Krirk University)等东南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和老师均有机会申请到国外继续深造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开拓国际视野,立足广西,放眼东盟。

1+X证书: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考取的就业岗位职业技能证书有:预算员、测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监理员、见证员、“1+X”BIM技术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工程造价数字化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我校是建筑领域八大员职业证书考核站点、“1+X”BIM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1+X”工程造价数字化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学生在校可考证,毕业即就业。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