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决定了职业本科的职业教育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符合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结合我校办学条件与特色,以专业为单位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以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抓手,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支撑,以强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为手段,积极调动整合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教学体系是围绕教学活动的过程,参与和影响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法、评价方法等)和仪器设备、教学场地、经费保障及社会环境等构成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都属于教学体系的范畴。实践教学体系是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而言的。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运行、管理和条件等要素。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为单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竞赛、职业证书、社会实践、岗位实习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职业能力导向原则
围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相融合,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的各项技术能力来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环节、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构筑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二)整合优化原则
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以全程实践理念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厘清本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个环节互相衔接、互相配套,从基本到全面,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专业,根据各实践环节的类型、要求和难易程度,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尤其在课堂教学、职业考证、实验(实训)、见习、岗位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及资源,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促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三)规范性原则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科学规定实践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严格制定实践教学要求,规范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建立高效、顺畅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杜绝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开放性原则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企业入校、引技术入册、引产品入课、引大师入教、融学校入园、融教师入企、融教学入场、融学生入岗。紧密依托产业行业,贴近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让行业、企业介入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之中。跟踪专业前沿资讯和最新发展,及时调整、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本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升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途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全过程、课内外、校内外三贯通,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不断线,每学年均有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校内外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基础--专业--综合”的递进层次,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础实践
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综合素养、基本技能两个模块。
1.综合素养模块
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劳动教育、艺术体验和实践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
2.基本技能模块
主要包括外语听说读写、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公文写作等,为学生构建扎实的技能基础。
(二)专业实践
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实验(实训)、认识或岗位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模块。
1.专业实验(实训)模块
根据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实训)室等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机应用、会计实务等)、专业实训、专业调查等,以及在实验(实训)室进行的仿真模拟训练。从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认识实习或岗位实习模块
安排学生参与岗位实习活动,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通过岗位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运作、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一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毕业设计(论文)模块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本科教育特点,通过科技创新模块、职业技能竞赛模块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三大核心板块,系统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技能力、专业技能、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的一系列活动。
1.科技创新模块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以第二课堂为载体,通过学生科技立项(专利、软著、课题、论文)、开放实验项目、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社会服务与公益活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技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职业技能竞赛模块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全面梳理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赛项,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实训条件的作用,精心选定的赛事、赛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技能赛事、赛项,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主要聚焦于帮助学生获取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认证,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要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行业认可的含金量较高的认证证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学生应获取的证书计划,积极组织学生考取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五、主要任务
(一)修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修订《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实验(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各学院要以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本文件要求明确实践教学范围,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要求,开齐开足所列明的各实践教学课程,并统筹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努力构建和完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实践教学队伍。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科学设岗,制定并落实实践教学队伍尤其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保证实践教学专职人员队伍数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鼓励理论课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做好实践教学人员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二是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素质。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组织进行校外考察与交流,同时针对学校专职实验(实训)教师队伍经验不足的现状,加大校本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搭建实践教学队伍成长平台。在学校教研教改项目中,设立实践教学专项,开展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立项建设工作,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定期举行实践类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培,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对学生参加专业(教学技能)竞赛获奖的指导教师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继续推进“双导师”制度,鼓励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历。
(四)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深化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鼓励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推进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提高平时训练成绩在整体评价中所占的比例。
(五)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重视学生全面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实践性研究论题。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要真题真做。搭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筹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形成互动有序、高效运行的实践组织体系,实现对实践教学的全程管理与监控。
(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学校要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开展校内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各学院要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加大支持力度,保证学生有更好的条件参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和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广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实验室平台资源,着实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七)着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完善校内自建实验(实训)室。学校将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合理开放”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逐步完善各本科专业的专业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环境,不断完善实验室功能。其次,规范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学校要全面梳理现有校内合作共建实验室设备、投资、人员及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等有关情况。构建基于“双赢”格局的深度合作办学模式,深入开展教师互聘、实验室共建、项目联合申报、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最后,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将按照“服务教学、资源共享、高效运行、自主管理”的原则,为各学院创造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环境。各学院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各类实习场所和基地的同时,要积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并签订合作共建的基地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
(八)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
调整教学计划,确保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相衔接。引入与职业技能证书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积累应试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与证书培训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建立激励机制,在学生期末综合测评中,对考取证书的学生给予加分,以资鼓励。校企合作,提供实习机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学校将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为成员的“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需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大经费投入
学院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各学院、部门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职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参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或行业标准等,明确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分类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基于过程管理的职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进一步充实实践教学督导力量,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对指导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完善评价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继续完善由质量标准、评价、反馈、调整四个系统组成的基于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