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努力实现我校“十四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的“专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东盟有影响的职业本科教育学校”的发展目标,就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21〕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广西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 》等文件精神,紧扣职业教育属性和特征,构建全新的育人理念和实践路径,深入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内涵
“岗”是指的是实际工作岗位,强调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专业课教材要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教师团队要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
“课”指的是课程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赛”指的是职业技能竞赛,强调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要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证”是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检验,要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把企业典型案例及时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内容方式改革,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三、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系统构建“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显著提升办学质量与育人成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改革为驱动,技能竞赛为激励,职业认证为标准,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有效落地和持续优化,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德技兼修、工学结合。通过模块化、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融通行业认证与竞赛标准,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教务处统筹,各二级学院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织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职教20条”、《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21〕3号)、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地位和作用,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使“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我校全面推广实施,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岗课赛证”育人模式
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坚持“四引入教、融学校入园、融教师入企、融教学入场、四融”,即引企业入校、引技术入册、引产品入课、引大师融学生入岗。
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用好现有产业学院、职教集团、中泰产业园、幼教联盟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活动。
将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
(三)按“岗课赛证”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广泛调研,明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岗位技能要求,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设计理论及实践教学过程。
要全面梳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赛项,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实训条件的作用,精心选定本专业所对应的赛事、赛项。
要围绕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行业认可的含金量较高的认证证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本专业应获取的证书计划,并将考证内容融入课程教学。
要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会同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研讨,精心修订“岗课赛证”融通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做到“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与企业培养、职业证书与企业认证”三个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岗课赛证”课程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互融通。引入相关行企业的职业标准,并参考相应职业技能竞赛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竞赛标准、工作规范及职业道德等因素,确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推导出岗位对应的模块化课程。对相关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修订或改革,把技能等级评价要求纳入课程教学目标,把技能等级评价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技能等级评价要求,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增加与岗位技能紧密相关的证书种类,鼓励学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与未来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认证,为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打下坚实基础。
将大赛评价标准融入课程评价,把行业标准、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将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尤其是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使教师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师资培训的基础上,考取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编写与考证相关的实用性教材。
(五)总结做法,宣传推广
落实指导、检查和评价工作,要围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制定分学期、分阶段的检查机制,组织专人定期对各二级学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按各实施阶段的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各项工作。
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各种手段,及时将学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取得的成绩向社会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2月,学习研究阶段。
(二)第二阶段:2023 年2月-4月,深入企业调研。
(三)第三阶段:2023年5月-8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四)第四阶段:2023年9月-2026年9月,实施阶段:以岗定课,实现“课岗对接”,以赛促学,证赛相融推动教学改革,以证定标,推进课证融合,多维评价,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五)第五阶段:2026年10月-2027年10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成效总结及推广。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两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学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的组织、安排、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二级学院要成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小组。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长,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为成员,认真组织、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各项工作。工作小组应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校外顾问,指导各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的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各项工作。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育人目标、任务和要求,改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条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师生参与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等,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三)制定工作机制。学校教务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发展服务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科研技术推广处、质量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要围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施,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出台相关奖励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中;加强指导和检查,确保“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用户登录